老河口保衛戰,是豫西鄂北會戰(又稱老河口作戰)的重要組成部分,發生于1945年3月27日至4月8日。

  豫西鄂北會戰是抗戰正面戰場22場大型會戰中的最后一戰。日軍集結4個師約7萬人,附坦克百余輛,騎兵2千人,各型飛機106架,發起進攻。中國第五、第一戰區軍隊10余萬人奮起抵抗,其中,川軍22集團軍125師駐守的老河口成為焦點。老河口堅守13天后陷落,以125師為主的川軍守城部隊撤退。數十年后,當時的22集團軍總司令孫震說:“老河口之戰其慘烈之狀,不亞于滕縣保衛戰。”

  老河口為鄂西北戰略要地,向北直通河南,向西通達陜南,轉南即是四川。此外,老河口居漢水中游東岸,自古以來是漢水的重要渡口,沿漢水可直達漢口、上海。1938年10月,武漢淪陷。1939年5月,李宗仁將第五戰區長官部遷至老河口。

  豫西鄂北會戰要圖

  李宗仁的長官部到來后,老河口逐漸形成了五戰區內軍事、經濟、文化的中心,替代了淪陷的漢口。同樣是水陸碼頭的老河口,素有“小漢口”之稱。李宗仁坐鎮老河口,商人有了安全感,開始云集于此。著名作家老舍、姚雪垠、詩人臧克家,以及外國友人史沫特萊、朝鮮著名表演家金昌滿、金煒等,都曾薈萃于老河口。

  1943年9月劉峙接替了李宗仁。從1939年5月到1945年2月,李宗仁在老河口住了近6年,度過了抗戰的大部分歲月。1945年2月,李宗仁被調往漢中,不久后,老河口保衛戰打響。

  守老河口,也是守四川

  日軍進攻老河口,緣于老河口的軍用機場。

  川軍抗戰史專家何允中說,機場駐有中美空軍殲擊機聯隊第三大隊,常駐有中型轟炸機二三十架,殲擊機四五十架。

  機場的主要任務是對華北、華中及華東戰場的日軍進行打擊,也對從四川起飛向日本本土和琉球群島轟炸的B-29重型轟炸機護航,提供安全走廊。1945年,這條空中走廊的B-29重型轟炸機,有時會在老河口機場停留。日本人為解除這一威脅,意圖攻占老河口。

  抗戰期間中國民工修筑老河口機場,背后是老河口機場停放的P—15B戰斗機。

  此外,日軍還有攻占四川的計劃,稱為“五號作戰計劃”。據日本《大本營作戰紀要》記錄:以25個師團的兵力(50多萬人)和一個飛行師團,同時從川陜、宜昌三峽向四川發起進攻。華北方面軍主力突破秦嶺和巴山指向廣元,第51軍由老河口逼近漢中,以利于方面軍主力突破險峻的山岳地帶。第11軍在消滅中國第六戰區軍隊后,進占萬縣、秀山一線。作戰目標在于中央軍主力,占領四川要域,摧毀抗戰根據地,以促使重慶政權屈服或崩潰。

  第二期作戰,日軍欲“消滅四川主力,攻占成都及重慶”。“攻占成都后,確保該地周圍要地,并占領嘉定、自流井、遂寧等要地,掃蕩殘敵”;“攻占重慶后,以一部確保該地附近……同時掃蕩嘉陵江左岸地區要域殘敵,迅速占領瀘縣、敘州等長江沿岸要地,同時扼守重慶至敘州的長江上游,阻敵南逃,并平定長江沿岸之敵。”

  因此,老河口成為日軍進攻路上的一顆“釘子”,攻占老河口就勢在必行了。

  接令:固守老河口三天

  老河口戰役前,劉峙怕長官部受轟炸,在1945年2月就遷往了地處武當山的草店。

  1945年3月,日軍在河南洛陽地區集中了110、115兩個師團和坦克第三師團、騎兵第四旅團等部隊,3月28日晚攻占南陽,向老河口迂回。

  何允中說,日軍突然來襲,擔任第五戰區長官部警衛的只有川軍125師,而且其中的374團僅有一個營,團長回川接新兵了,兵力嚴重不足。125師原本在大洪山作戰,年初時和127師對調,在老河口整訓。

  125師師長汪匣鋒

  125師師長汪匣鋒,副師長陳士俊,全師包括師部直屬部隊有8000多人。陳士俊戰后記述,他們是3月26日接到的命令:固守老河口3天,掩護后勤物資等撤至漢水西岸。也就是說,只要堅守到29日即可。

  老河口城西鄰漢水,北東南三面多是土城墻,三面城墻有9道城門。陳士俊回憶,3月27日,他們首先在老河口東北的塔子山與日軍交火,他帶領373團逐次抵抗,退守老河口城。老河口機場被日軍攻占。

  陳士俊回到師部,被任命為總指揮,指揮守城的兩個團。他把重要兵力放在北邊的化城門。

  在老河口協同作戰的汪匣峰之胞弟汪夢泉(左)

  何允中說,在隨后的戰斗中,日軍果然以化城門為進攻重點,數十門炮火猛轟城門。炮轟后,數十輛坦克掩護步兵向城墻靠近。守城川軍的炮營將平射炮隱蔽在城墻上,準確命中目標。

  炮兵在營長周正林的指揮下,轟退了日軍。此后,長官部又從130里外調了一個炮連趕來受周正林指揮,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。

  周正林,南充人,黃埔13期炮兵科畢業。

  第二次接令:再守四天

  到29日,125師已堅守老河口3天了。

  正在此時,劉峙再次命令:為保證戰區的作戰部署,125師必須再堅守老河口4天;45軍代軍長王澂熙率軍直屬部隊和127師星夜兼程,增援老河口,估計明后日可達。

  這樣一來,125師要堅守到4月2日。3月30日,日軍未進攻。125師守軍趁戰斗間隙,搶修工事。

  127師師長何翔迥

  何允中說,增援的127師,此時還在大洪山里,距老河口400多里。何翔迥的127師花了兩天兩夜到達老河口時,聽到前方傳來一陣陣槍炮聲。

  127師立刻加入戰斗,節節擊退日軍。可日軍115師團主力來援,對127師形成包圍,何翔迥不得不跳出包圍圈,放棄為老河口解圍的計劃。

日軍炮兵

  日軍115師團全力攻城。數十門火炮輪番轟擊化城門和東門,將城墻轟出幾個大缺口。日兵多次涌入,以數十架云梯架在缺口向上攀爬。陳士俊率部頑強抵抗,雙方短兵相接,守住了城門。

  31日的戰斗極為慘烈。日軍在城墻上轟出兩個大缺口,從城西北角攻入城中,兩軍展開巷戰,最終川軍將日軍的入城部隊及兩名中隊長消滅。

  據日本《昭和二十年的中國派遣軍》記錄:第二中隊長夏目大尉、聯隊炮中隊長鍛冶大尉相繼戰死,中島曹長的機槍小隊,登城墻時遭到炮擊,全員戰死。

  4月1日,化城門再次燃起戰火。城墻被轟開一個大口,100多名日軍沖入城中,占據房屋頑抗。川軍守軍迅速增援,陳士俊調來火焰噴射器,將所有入城日軍燒死在房內。

  陳士俊發現,川軍傷員有許多是正面頭上槍傷。他到城墻上用望遠鏡觀察,發現日軍在遠處高樹和高房頂上架有機槍,專對城墻上露頭的守城官兵射擊。

  他找來神槍射手,專打遠處日軍的狙擊兵。幾個回合下來,日軍狙擊兵受到壓制,大大減少了川軍的傷亡。

  再次來令:守城延長7天

  到了守城的第7天,4月2日,按照此前長官部的命令,應該是守城的最后一天了,但陳士俊已對隨時變更命令的劉峙不抱希望。果然,又傳來長官部的電令:守城的日期再延長7天,共計14天,這是第三次變更命令。

  陳士俊戰后記述:4月3日,125師開會商討戰略戰術。大家認為,經敵輪番更替的攻擊,天天挨打,傷亡很大,而劉峙長官命令,先是堅守3天,后又命守至7天,這兩個任務現已完成,昨晚又電令再守一周,究竟企圖何在,迷惑不解。但上級命令,只有堅決服從。

  4月5日,日軍挖地道入城,出口在城墻后面50多米的民房內。恰好,居民劉有福路過此地發現日軍,報告給民房外的川軍一支預備隊。川軍悄然前往,乘日軍不防,用機槍堵住洞口和房門,向內射擊,并放火燒房。火熄后檢查,一共有90多具日軍的尸骨,隨后將地道炸垮堵死。

  4月6日,何翔迥率127師380團增援125師,加入老河口戰役。4月7日,是川軍守城以來形勢最險惡的一天。

  何允中說,日軍重炮全面炮擊,化城門落彈越來越密,土城墻再度垮塌,被轟出一個大缺口。幾輛坦克一邊開火,一邊對著缺口直撲過來。第一輛坦克沖過缺口,不料一頭栽進一個反坦克坑,進退不得,正好擋住后面的坦克。

  原來,城內早就挖好了不少反坦克坑,這些反坦克坑挖得十分巧妙,有的上面鋪設木板,蓋上泥土,就像平地一樣,人在上面走沒事,但承受不起坦克的重量。

  日軍坦克

  坦克被阻,日軍六七百人的步兵卻蜂擁進城,占據了化城門向東的幾條街道。125師指揮部立即調集所有機動部隊堵塞缺口,向進城的日軍圍攻。汪匣鋒和陳士俊也趕到前沿,指揮部全體人員都提槍上陣。巷戰極為慘烈,一片死尸,兩個鬼子竄到373團的一個伙房,正在煮飯的伙夫拿起菜刀就上,把兩人砍翻。

  4月8日,日軍由化城門的缺口繼續蜂擁入城,陳士俊數度組織預備隊反攻均未奏效。局勢在惡化,守城部隊已處于不利的形勢。125師師長汪匣鋒迅速將情況上報,上級指示:部隊入暮后撤退。

  化城門,埋鬼子的地方

  老河口淪陷后,敵我雙方隔漢水對峙,直到戰爭結束。

  何允中說,第五戰區長官部和22集團軍司令部都派人來老河口城慰問。見到老河口戰地景象,視察人員為之動容,稱守軍是抗戰英雄:“化城門成了‘化塵門’,是埋葬鬼子的地方。”

  在老河口保衛戰期間,每到夜里,陣亡官兵的遺體被集中起埋在公園的空地里。后來,日軍的炮擊和空中轟炸又把已掩埋的遺體掀出來。陣亡官兵的遺體被重新收殮,利用夜里送彈藥的船只返回時,運到漢水西集中埋葬。

  當時報紙關于老河口保衛戰的報道

  何翔迥回憶,老河口保衛戰中,127師傷亡了500多人。陳士俊記述,125師傷亡官兵1000多人,排連長死傷最多,營長及代理營長傷5人,戰車防御炮營長陣亡。4個月后,日軍115師團長杉浦英吉在河南漯河向五戰區繳械投降時,承認老河口一戰日軍死亡上千人。

  川軍之所以能堅守13個晝夜,陳士俊認為,除官兵上下一心、奮勇作戰、近戰殺敵外,老河口城為背水陣地,交通未被切斷,在當地民眾的協助下,晚間仍能補充糧彈、運送傷兵,“使我官兵長留深切的感動。”

  日軍攻占老河口之后,對未逃走的市民進行了血腥的屠殺和報復。4月8日至19日,日軍搜城,逢人便殺,僅在明家山韓坡一帶就用刺刀殺死329人。日軍對未逃脫的婦女,不論老幼,肆意輪奸,有老人因痛斥日軍奸淫婦女,被割掉唇舌,敲掉牙齒,開膛破肚。老河口城內外腥風血雨,火光通天,民眾死四千三百余人,傷一千七百余人。商號店鋪、民眾財產被大肆搶掠,數量無法計算。

  老河口中山公園的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(攝影羅道海)

  1946年2月,國民政府在中山公園西北角建成“第五戰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”,紀念碑頂部的展翅雄鷹,是抗戰時來老河口的美國飛行員設計。

  來源:華西都市報

  抗戰論壇kz1937com

  歷史可以原諒,但不能被遺忘!抗戰論壇公眾號,以理性、客觀、兼聽為宗旨,為抗戰研究者搭建交流平臺,打造有深度,有高度,有態度的抗戰史公眾號!更多內容https://www.kz1937.com